大唐天将军 第106节(2/2)

&esp;&esp;“父亲,立刻联系刑部韦尚书,入宫禀告圣人。待圣人同意立案,先把长安城外别墅围起来,将里面杂役仆从尽数抓获。”

&esp;&esp;李瑄则劝说李适之当机立断。

&esp;&esp;罗钳吉网能无中生有。

&esp;&esp;既有之事,支起大网,拿起大钳,还怕他们不招供吗?

&esp;&esp;“杨璹,你将吏部、大理寺受贿名单写下来,待会一个个去抓。”

&esp;&esp;为了让杨璹宽心,李适之特意承诺:“你作为证人,戴罪立功,我李适之必保你官职原封不动。圣人也喜欢迷途知返的人!”

&esp;&esp;李适之知道杨璹肯定也受贿,向杨璹许下承诺。

&esp;&esp;“谢相公!”

&esp;&esp;杨璹感激道:“我会将所受贿赂,原封不动呈交国库。”

&esp;&esp;有李适之的保证,他就放心了。只要保住性命,就算贬到地方,他也愿意。

&esp;&esp;未时四刻,李适之派人将刑部尚书韦坚请到左相府。

&esp;&esp;韦坚一手操办广运潭盛会后,被提拔为刑部尚书,是当今圣人的红人。

&esp;&esp;唐代是群相制,李林甫不想韦坚入相。但李适之希望韦坚加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”,成为第三宰相,与他一起制衡李林甫。

&esp;&esp;韦坚看到这个机会后,立刻入兴庆宫,禀告要事。

&esp;&esp;假期时间被打扰,令李隆基很不开心。

&esp;&esp;“说吧!什么事。”

&esp;&esp;李隆基召韦坚入勤政楼。

&esp;&esp;“启禀圣人,大理寺少卿杨璹举报吏部官吏集体贪污、以权谋私,与江南、山南、淮南诸道采访使一起鱼肉百姓,搜刮民脂民膏……他们有负皇恩,使江南民声载道,臣觉得兹事体大,不得已在元正将近时打扰陛下的雅兴,请求立案查办!”

&esp;&esp;韦坚向李隆基禀告,并将杨璹悬崖勒马,认罪揭发之事,告诉李隆基。

&esp;&esp;“有这种事情?”

&esp;&esp;李隆基怒形于色。

&esp;&esp;吏部选拔官吏,为六部之首,这还得了?

&esp;&esp;“大理寺少卿已告知臣,江南诸道采访使将搜刮的金银珠宝,放在长安西面的庄园内,待年末诸官吏一起分赃。”

&esp;&esp;韦坚确凿地说。

&esp;&esp;“准许立案,御史台、大理寺和刑部,三司推事,一起审理此案。将江南诸道采访使召回京城,但凡有嫌疑,绝不姑息。”

&esp;&esp;李隆基下达诏令。

&esp;&esp;御史台负责监察,刑部负责审理,大理寺负责执行。

&esp;&esp;李隆基可以向臣子赏赐万金,臣子不能受贿一两。

&esp;&esp;作为掌控欲极强的皇帝。他不允许有人在这方面唬弄他。

&esp;&esp;采访使,是为皇帝所使,他们胡作非为,不是让百姓怨恨朝廷吗?

&esp;&esp;这是李隆基心中的大忌!

&esp;&esp;“臣遵旨!”

&esp;&esp;韦坚正准备退下的时候,李隆基又突然说一句:“右相兼任吏部尚书,他应该避嫌!”

&esp;&esp;意思是这大案,李林甫不能插手。

&esp;&esp;韦坚会意!

&esp;&esp;他与李林甫是亲戚。

&esp;&esp;但他妹妹又是太子妃。

&esp;&esp;太子与李林甫为死敌,他怎么能再与李林甫有联系?

&esp;&esp;皇帝会老,太子终将继位。

&esp;&esp;今蒙圣人恩宠,他当然要为自己争取入相的机会。

&esp;&esp;哪怕长安已经宵禁,韦坚依旧带着李隆基的命令,率领金吾卫到长安外杨璹指认的庄园,将里面的管事、奴役、婢女全部抓获。

&esp;&esp;现场审问后,果然有大量的财宝出入这里,还有许多达官贵人在此聚会。但官吏的身份,没有几个奴婢知道。

&esp;&esp;韦坚心中顿时有底,按照杨璹的名单抓人。

&esp;&esp;李林甫把持朝政这么多年,手下党羽众多。

&esp;&esp;特别是刑部。萧炅离开的时候,安插的亲信,还在为他效力。

&esp;&esp;这么明显的动作,自然瞒不过李林甫的双眼。

&esp;&esp;“韦坚这个白眼狼,为什么一下抓这么多吏部官吏,还未到中书门下堂通知我!”

&esp;&esp;李林甫得到消息后,在院中大发雷霆。

&esp;&esp;“大人息怒!”李岫在一旁劝李林甫消消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