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只要此案的一切,公诸于众。一定有士人对李瑄的行为拍案叫好。
&esp;&esp;“我路过陈留,休息一晚就走。我们的食住从简,还劳郑县令费心。”
&esp;&esp;李瑄向郑砚回礼道。
&esp;&esp;如果不是携带数十匹马,他肯定不会麻烦县衙帮助。
&esp;&esp;“一点都不费心,您能驾临,是陈留的荣幸。”
&esp;&esp;郑砚不敢有一丝怠慢。
&esp;&esp;“南八,你在这干什么,还不快给将军牵马?”
&esp;&esp;郑砚才看到离李瑄很近的县兵,对他呵斥一声。
&esp;&esp;“是……”
&esp;&esp;愣了一下的南八反应过来,他上前想要接过李瑄的缰绳。
&esp;&esp;他没想到李瑄的身份这么大,还是将军,连县令都要唯唯诺诺。
&esp;&esp;看起来很年轻啊!
&esp;&esp;“足下叫什么名字?”
&esp;&esp;听到郑砚叫南八,李瑄突然想起一个人,故而看着南八问道。
&esp;&esp;“在下南霁云……”
&esp;&esp;南霁云费解,李瑄这样的大人物,怎么会问他一个县兵的的名字?
&esp;&esp;他家境贫寒,幸得名师看重学习箭术、武艺。
&esp;&esp;本来想从军,但母亲身体不好,只能在家乡一边操舟为营生,一边侍奉母亲。
&esp;&esp;不久前母亲去世,他已经三十多岁,便失去从军边塞的想法,离开家乡,试图在地方上寻求上进。
&esp;&esp;但没有丝毫背景的他,只能靠着朋友推荐,当一个维护街道治安的小县兵。
&esp;&esp;“好壮士!”
&esp;&esp;李瑄心中一激动,拍了拍南霁云的肩膀。
&esp;&esp;他记得南霁云是顿丘人,离陈留不远。
&esp;&esp;南霁云的勇猛与忠义,在历史上留下动人的一笔。
&esp;&esp;前世李瑄看史书雎阳之战的时候,不忍卒读,就是看到南霁云搬救兵无果,自断手指,以表决心赴死。
&esp;&esp;李瑄很敬佩。
&esp;&esp;南霁云更为不解,不明白李瑄为何突然夸赞他?
&esp;&esp;他这一辈子就在黄河两岸,确定从未见过李瑄。
&esp;&esp;“将军认识南八吗?”
&esp;&esp;郑砚小心询问李瑄。
&esp;&esp;“并不认识!他看起来很果毅,我觉得他一定是勇猛之人。”李瑄摇头,赞许南霁云。
&esp;&esp;“南八,李将军是雪满弓刀的少年英雄,能被李将军称赞,你有福气了!”
&esp;&esp;郑砚心中佩服李瑄的识人之明。
&esp;&esp;这南八是陈留一百名县兵中武力最高,还精通骑射,例无虚发。
&esp;&esp;有他在街上,没有人敢横行,所以郑砚才记住南霁云的名字。
&esp;&esp;“原您是大名鼎鼎的李将军,南霁云失礼了。”
&esp;&esp;南霁云听到李瑄的名号,再次一拜。
&esp;&esp;怪不得县令会这样来迎接。
&esp;&esp;李瑄生擒双可汗的事迹传到陈留,南霁云还梦见自己追随李将军,一起驰骋草原呢!
&esp;&esp;第103章 对吐蕃的战略
&esp;&esp;“我等就食时,请郑县令带上南八。”
&esp;&esp;李瑄向郑砚说道。
&esp;&esp;他表明看上南霁云,不顾南霁云卑微之人,与之同席。
&esp;&esp;“是!”
&esp;&esp;郑砚哪敢拒绝李瑄这个绝世狠人的话。
&esp;&esp;再说,南霁云虽有勇力,在郑砚眼中也不过是帮他维护城内街道,震慑宵小的县兵。
&esp;&esp;身为县令的郑砚,也只能这么用南霁云。
&esp;&esp;南霁云更是受宠若惊,连县令都未与他同席过。与李瑄仅说几句话,就邀请他就食。
&esp;&esp;夜晚,陈留令为李瑄一行准备丰厚的酒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