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长安无数权贵都在幸灾乐祸,以为杨氏要失势。
&esp;&esp;因为在大唐,把妻子送回娘家,意味着即将休妻。
&esp;&esp;待杨氏失势,吃下的东西必连本带利地吐出来。
&esp;&esp;“七郎留步……”
&esp;&esp;李瑄也要离开的时候,高力士叫住李瑄。
&esp;&esp;他拉着李瑄手臂,将李瑄拉过兴庆宫的城楼。
&esp;&esp;“高翁有何吩咐?”
&esp;&esp;李瑄询问高力士。
&esp;&esp;“自昨日娘子出宫,圣人不饮不食,夜不能寐。”
&esp;&esp;高力士心中很是焦急,害怕圣人为此坏了身子。
&esp;&esp;昨日,他本以为娘子会哭哭啼啼向李隆基求饶,他能看出李隆基给杨玉环台面下。
&esp;&esp;却不想杨玉环毅然决然地回娘家。
&esp;&esp;本来李隆基只是趁杨玉环不在,偷偷摸摸吃一次腥。
&esp;&esp;但杨玉环走了以后,空虚寂寞油然而生。
&esp;&esp;再看宫人的时候,一点兴趣也提不起来,六宫粉黛,皆如土色。
&esp;&esp;“圣人对玉环娘子感情深厚,只是碍于颜面,不好开口。”
&esp;&esp;李瑄向高力士回答道。
&esp;&esp;一般夫妻经常会吵架打闹,李隆基宠爱杨玉环,有些口舌之争也正常。
&esp;&esp;李瑄知道李隆基是很要面子的皇帝,杨玉环不给他面子,自然生气。
&esp;&esp;这也就是杨玉环,换成其他人,早就被李隆基拖出去打死了。
&esp;&esp;历史上,第一次杨玉环回娘家,是李隆基主动服软。
&esp;&esp;在高力士的建议下,李隆基派遣一百多辆大车,里面装着平时杨玉环的衣物、用品,还有李隆基赏赐给诸杨的不少御膳珍馐。
&esp;&esp;哪怕是晚上,高力士持李隆基的敕令,让坊门打开,把东西送到杨铦府。
&esp;&esp;李隆基用这种委婉又不失面子的方法,将杨玉环接回去。
&esp;&esp;“圣人的脾气七郎也知道,不如七郎与我一起去杨铦府中,劝说一下娘子,向圣人认错。只要我将娘子认错的话带回兴庆宫,圣人必立刻让娘子回来。”
&esp;&esp;高力士向李瑄说道。
&esp;&esp;李瑄巧辩有美言,也受娘子赏识,比他更能说会道。
&esp;&esp;高力士认为他和李瑄一起,有概率说服玉环娘子认错。
&esp;&esp;这样保存圣人的颜面,玉环娘子又能回宫,皆大欢喜。
&esp;&esp;昨日一夜,他陪伴圣人一晚,虽一夜未睡,但高力士更为圣人着急,
&esp;&esp;通过这次事件,高力士发现圣人离不开玉环娘子。
&esp;&esp;“圣人没有吩咐,我不敢自作主张。”
&esp;&esp;李瑄口头上这么说,心中却不这么想。
&esp;&esp;和历史上不一样。
&esp;&esp;历史上是高力士从头到尾想着怎么把杨玉环接回来,不失圣人面子。
&esp;&esp;现在则是想与他一起到杨铦府试试。
&esp;&esp;看似自作主张,一旦完成,李隆基不但不会责怪,还会更加信任。
&esp;&esp;因为不用失去面子,这在世人眼中十分重要。
&esp;&esp;堂堂帝王,不能屈就于后妃。
&esp;&esp;“七郎不必顾虑,就算不成,也有我担着。”
&esp;&esp;高力士向李瑄说道。
&esp;&esp;“那我就随高翁去一趟。”
&esp;&esp;李瑄点头。
&esp;&esp;心想着用什么理由劝杨玉环回宫呢。
&esp;&esp;不论如何,杨玉环回宫是必然的。因为杨玉环要承受娘家的压力,有可能三言两语就能让杨玉环回心转意。
&esp;&esp;他希望能通过接近杨玉环,能在关键时刻帮他说几句好话。
&esp;&esp;在李瑄看来,杨玉环是很容易忽悠住的。
&esp;&esp;李瑄现在任四镇节度使,他想在入长安的时候,保留两镇节度。
&esp;&esp;入朝为相,再镇节度有些不现实。
&esp;&esp;但是在开元年间,李林甫为相的时候,兼任河西、陇右两镇节度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