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节(2/2)

&esp;&esp;“清河?”亭长愣住了:“那是什么地方?”

&esp;&esp;“原来亭长你也不知道。”苏锦玥就告诉亭长:“是原来在雷公山旁边的那条大河,我想村里上了年级的人应该都知道吧?”

&esp;&esp;太公不由得朝其他几个年纪和他差不多的老者看去。

&esp;&esp;那几个老人已经讨论起来了。

&esp;&esp;“清河早就断流了。”

&esp;&esp;“那是以前的事了,他们这些年轻人怎么会知道。”

&esp;&esp;“以前的河流啊……”亭长皱眉:“那我的确是不知道!怎么,那条河怎么了?”

&esp;&esp;苏锦玥就说道:“听说那以前是一条很大的河流,比现在的沽河水流量要大不少,如果那条河没有干涸的话,现在附近几个村庄都不比担心田地干旱了。”

&esp;&esp;一个老者很是不耐烦地说道:“这种事用得着你一个妇人家说,清河如果没干旱,我们还会为缺水的事在这里商议吗?”

&esp;&esp;“就是啊!”

&esp;&esp;“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啊。”

&esp;&esp;“我还以为是有什么办法呢。”

&esp;&esp;苏锦玥没有理会那些村民,继续说道:“那么大一条河流,突然断流了不是很奇怪吗?就像我家这个水塘一样,它本来是有水的,只不过是因为太过干旱,水塘下面出水的地方被堵住了,但只要挖通了,水就流出来了。”

&esp;&esp;亭长看着苏锦玥,若有所思地说道:“你的意思是说,清河或许还能挖出水来?”

&esp;&esp;“开什么玩笑啊?”

&esp;&esp;“这妇人分明就是在胡说。”

&esp;&esp;“清河都断流多少年了,一直都没有水,怎么还能挖出水来呢?”

&esp;&esp;亭长自己也很是谨慎:“大嫂,这清河跟你们家这小水塘可不一样,虽然说以前是有水,但也都几十年前的事了,都断流这么多年,怎么可能还能挖到水源呢。”

&esp;&esp;苏锦玥摇头:“亭长,这清河究竟能不能挖出水来,自然得去看过才知道!”

&esp;&esp;她说完,看了一眼在场所有人便说道:“各位族长、里长,你们都是村里最有威望、最有见识的人!今天我们几个村子的人聚在一起,为的就是要解决现在最紧要的缺水问题。

&esp;&esp;既然这样,我们就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可能,对你们来说,去清河看看或许也只是多花一点儿时间,但如果真能解决几个村庄缺水的问题,多花这点儿时间也是值得的吧?

&esp;&esp;不然难道各位现在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解决眼前的危机吗?清河之前有水,或许也就只是因为几十年前的灾害发生了一些状况,导致水源被阻断,但这不代表那里就没有水了,只要能把河道挖通,说不定清河就能恢复了。

&esp;&esp;虽然只是一个办法,但难道不值得尝试一下吗?找到水源,受益的可是好几个村庄的村民,而且以后也不用担心干旱缺水的问题了。亭长,你说呢?”

&esp;&esp;亭长陷入了沉思当中,他在考虑着苏锦玥所说这件事的可操作性。

&esp;&esp;这当然,如果真能找到水源肯定是好的,能解决几个村庄缺水的问题,对他这个亭长来说也脸上有光,是大功一件。

&esp;&esp;如今也不仅仅是这个地方,而且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干旱缺水,为解决这些问题,从上到下都是各种方案,但很多都是没办法解决问题的。

&esp;&esp;听说北方因为天寒加上干旱的问题,缺粮的情况比南方还严重,已经有不少村庄的村民在大举迁移了,所以为解决这些事,他们也是十分头痛。

&esp;&esp;但苏锦玥提出的法子究竟是否可行,他也不敢说,毕竟这可不是朝廷派下来的人专门勘察过地形找到水源的,只是一个村妇的建议,这样的话可信度有多少呢?

&esp;&esp;就算她真的在自家里挖到了水源,但这水塘和一条河流的工程又怎么能够相提并论?

&esp;&esp;这在水塘里挖出水来,完全可以说是巧合,但那一条河流关系着可是附近大小好几个村庄,几千人的水源问题呢,不谨慎些怎么行。

&esp;&esp;要从干涸的河道里挖出水来,哪是这么简单的事,肯定得耗费不少人力财力,这要是挖不出来呢?

&esp;&esp;苏锦玥只是给了建议,但最终要担责任的人可是他这个亭长,他可是要承担不少风险的。

&esp;&esp;关键是苏锦玥的这个提议,他真的没多大的把握敢相信她,更不想去冒这个险。

&esp;&esp;“那清河都干涸几十年了,要重新挖会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。”亭长摇头:“这成本太大,万一挖不到水源呢?”

&esp;&esp;“这肯定不行啊。”牛家村的里长忙说道:“先别说能不能挖出水来,那附近一带还有不少庄稼,我们村还有些住户也在河边住着,这要是挖河道,那得损失多大?

&esp;&esp;地里的庄稼可都不能要了,连村民都得搬走,万一还没挖出水来呢?这些村民的损失怎么办?咱们可没法和这些村民交代啊。”

&esp;&esp;苏锦玥就问亭长:“这些损失,朝廷应该可以赔偿吧?如果要挖水源,重新清河道,收益的是几千上万人,甚至可能更多,这点儿损失,难道朝廷都赔偿不了吗?”

&esp;&esp;第七十二章 这里肯定有水

&esp;&esp;亭长听到苏锦玥这话也十分无奈。

&esp;&esp;道理他当然知道,也是这么个事。

&esp;&esp;如果真是朝廷下令要清河道挖水源,村民需要搬迁什么的,朝廷自然会有相应的补偿,包括粮食作物这些赔偿也是会有的。

&esp;&esp;可这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申请办下来的,毕竟这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啊。

&esp;&esp;他可担不起这个失误。

&esp;&esp;看到亭长没办法决定下来,苏锦玥便又说道:“如今全国各地都面临缺水的问题,有些地方恐怕比我们这里还严重,亭长你就算想向朝堂申请指派专人下来勘探寻找水源也是件难事,但如果你说找到了似有水源的地方,让朝廷派人来确认,这样他们应该也不会拒绝吧?亭长,这真找到水源,解决了大家的困难,那是你的功绩,不是吗?”

&esp;&esp;亭长不得不承认,苏锦玥所提的这个的确是一个办法,或许他真可以试试。

&esp;&esp;而且一旦朝堂派人下来勘察确认真的能挖到水源,确定要挖掘的话,这就不是村民说反对就反对的事了,更何况这如今缺水那么严重,沽河都要断流了,几个村庄的那么多稻田都干旱得严重,就算少部分人反对也改变不了要搬迁挖河道的事,毕竟对于绝大部分连水都快喝不上的人来说,他们肯定更支持挖河道找水源。

&esp;&esp;“亭长,我们不如先到清河去看看?”苏锦玥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