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努把力,说不定等他们的孩子长大了,就真和那些城里的孩子没什么区别了。
&esp;&esp;这不是读书、写字、算数、骑马、射箭、驾车、吹笛子、唱歌,他们的孩子哪一项也没怎么输给城里的小孩儿么?
&esp;&esp;课程进行的快乐,但教这群孩子射箭、骑马,把姜竹给拴住了。
&esp;&esp;沈青越倒是没什么不愿意。
&esp;&esp;相比让姜竹去盖房子,他还是更愿意让姜竹看孩子一点儿。
&esp;&esp;而且姜竹心细,脾气好,又擅长这些。
&esp;&esp;没几天那群孩子就知道姜竹这个山长只是看上去有点儿不好亲近了。
&esp;&esp;只要沈青越不在,那群做不出题的小笨蛋们就会缠着姜竹撒娇想玩弓箭,一般姜竹都会答应。
&esp;&esp;下课了谁不愿意下山还想玩,他就真会陪着教。
&esp;&esp;沈青越不找过去,天都快黑了他还在那儿教家业他们射箭呢。
&esp;&esp;骑马也是。
&esp;&esp;爬不上去的,他一个一个往上抱。
&esp;&esp;书院的大人们张口闭口赵先生,小孩儿们则张口闭口山长、院长、小姜师傅,还混杂着跟家业、家旺他们一起喊小叔的,嚷得热热闹闹的。
&esp;&esp;不过人手还是不够。
&esp;&esp;沈青越和姜竹商量着年前先这样,等过完年他们再认真找一两个教书先生。
&esp;&esp;招来了靠谱的先生,他们就把扫盲班和科考班分开。
&esp;&esp;沈青越给姜竹数:“按开蒙进度,咱们要分甲乙丙班,我想把家旺他们几个单独再弄个班。”
&esp;&esp;姜竹点头。
&esp;&esp;沈青越:“开蒙的先生好说,咱们的《幼学童蒙》要印出来了,只要先生有耐心,按着书来教就行,家旺他们几个最好还是找懂大虞科考的先生。”
&esp;&esp;毕竟那几个孩子是想从童生一直考下去的。
&esp;&esp;沈青越:“再从镇上县城招几个不嫌远的,凑个十五或者二十人吧。到时候,咱们就扫盲班不收钱,科考班收束脩。”
&esp;&esp;姜竹:“嗯。”
&esp;&esp;沈青越:“到时候,赵先生就不专门教哪个班了,咱们再找先生接替他,他就每个班他都教两天,不想教再写写书也行,明年咱们多买点儿书回来。”
&esp;&esp;姜竹笑:“好。”
&esp;&esp;沈青越:“要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……就送家旺他们去县里的书院学。就是咱们书院听上去丢人了点儿。”
&esp;&esp;沈青越话音刚落,马上又给自己找好了开脱的说辞:“没关系,咱们书院专注开蒙教育和深层深造,中间的不是本院教学重点。”
&esp;&esp;姜竹笑得更深了,“那县里那些人,大概就不会送孩子来开蒙了。”
&esp;&esp;“也是……”
&esp;&esp;毕竟这年代没有义务教育,只要是读书的,九成甚至九成九就是为了科考。
&esp;&esp;人家是实在考不中才会退而求其次,考虑其他谋生手段,当吏员,当教书先生,或者去当个账房之类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