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如果即使这样都无人举报呢?
没关系,官府也会定期派人查证。
发现未曾登记的隐田,直接收归国有!
哟,这里有块好田,还种上了粮食呢!
再看看小册子,呦呵,不在啊!
这么好的田,没人要怎么能行?
岂不是暴殄天物?那就归国吧!
除了这些政策之外,真正能够保证政策的,不仅仅是朝廷的官员。
还有宗师!
四国仰慕夏朝所送来的五位宗师,发挥出了定海神针一般的作用。
其中离皇都较远,之前战乱未曾被波及太深,乃至天高皇帝远的英州中,发生了一起朝廷派去核查田亩的官员刚到旅社,就发生大火将其尽数烧死的事情。
幸运的没有被战乱波及太多的英州,刚想试一试夏朝的锋芒,便迎来了滔天大祸。
消息传回来的时候,王莽震怒。
墨家喜欢讲道义,那宗师就来跟你们讲一讲武艺!
三位宗师亲赴英州之地,将涉及此事的所有人尽数拿下,鸡蛋摇散黄,蚯蚓竖着劈,杀的是一个血流成河,破家灭门者几近万人,为此受到牵连者不计其数,连带着未来几十年,英州都是爷爷不疼姥姥不爱,这就是后话了。
曾经受过气血见障之苦难的宗师,折磨人起来比之刑部都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当别人的真气在体内游走,比之牛毛还要细小的锋锐之物在体内切割的时候,这天底下有几个人能够承受得住?
这都要顶得住,便可以夸赞一声心智比肩宗师,然后选个好点的坟上三根香了。
别问这是不是酷刑,你就说管不管用!
官员不够?
武力来凑!
王莽并不拘泥于权势上的手段。
他很清醒自己是如何上位的,他得到的是顾担的信任,当世武力第一人的信任。
他要做事情,是让天下的百姓过的更好,而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世家大族口中的圣君明主,然后让百姓民不聊生。
而且这绝非是心血来潮想要快点证明自己,在夏朝立国之后,王莽便一直在指挥着本就不多的官员在彻查田产,三年时间下来,其实已经统计了个七七八八。
这一次图穷匕见,方才展露真正的锋芒之所在。
在以无与伦比的决心和意志之下,摊丁入亩的国策,也势不可挡的推行了下去。
哪怕如此强硬的态度,如果铁血的手腕,引来了无数的流言蜚语,王莽也根本不在乎。
夏朝立国之时,他受到的侮辱和诋毁可一点都不比现在少。
不就是被人骂一骂么?
当皇帝哪有不被骂的!
两年的时间,摊丁入亩的政策,已经真正施行。
当第一次税收的时候,百姓们会发现,其实所收税赋比之之前还要少上一些——那些少的部分,已经从别的富家大户那里取走了。
田产分等,数量也要分等。
数量越多的人,所需要缴纳的税赋也就越多。
王莽一旦开始做事,就不留任何的余地。
喜欢屯田是吧?
好,超过朝廷规定数额的,我让你入不敷出!
胆敢反抗、隐瞒的,正好派宗师过去一趟,给他们讲一讲什么叫做武艺二字。
五位自他国投奔夏朝的宗师,彻底成为了王莽手中的刀。
至于墨家?
那么残暴而不太道义的事情,当然不关墨家的事。
墨家主要负责探查隐田,接收民间的检举,毕竟墨者的信誉家喻户晓,甚至比之盘剥百姓的官府更为得到民众的信任。
双管齐下!
而公尚过,则是担任尚书一职,调动各级官员。
大方向是王莽在抓,而落实到实处,便需要他来操劳。
还好这种事情公尚过也算熟悉,毕竟当初的墨家,墨丘没有闲暇的时候,也是他来掌管。
相比于禽厘胜,公尚过并非是完全眼里容不得沙子的那种人,但他做起事来也绝不拖泥带水。
曾经经受过刻骨铭心的绝望,所以更懂得把握住当下的道理。
三人携手,外加宗师,权利、道义、武艺,我全都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