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寓言故事,民间传说,甚至是曾经熟识之人的故事。
比如墨子,比如公尚过,比如禽厘胜,比如王莽……这些人的事情,有些被他写了进去。
其中绝不仅仅有夸赞之词,甚至隐隐间有所批判,但大体上,无疑是劝人向善的。
如果写这本书籍的人不是荀轲,恐怕会被人声讨到在夏朝都待不下去。
但他是荀轲,是儒家的领袖,是墨子的徒弟,是夏朝的大宗师。
所以,他有资格对前人品评,就算是承平帝也不能说什么。
唯有一个人有资格提出不同的意见。
“顾先生,您看。”
愈发清净的顾家小院中,荀轲将自己完成的著作递给了顾担。
顾担接过,不紧不慢的看了起来。
看到那些熟悉之人的故事时,脸上也难免露出一丝笑容,可细细品评一番其间真味,却发现有些地方,有待商榷。
比如荀轲书写关于墨丘的故事时,就提到墨丘创建墨家的时候,标准极高,天下英豪想要加入墨家,都被墨家几近严苛至极的条例给逼退,留下的人寥寥无几。
当然,这也是事实。
顾担也是认同这一点的,墨家不是做的不好,而是做的太好,好到已经超脱出了这个时代,哪怕短暂的辉煌过,也难免会没落。
而禽厘胜又是一个死心眼的人,他坚定的沿着墨丘的路继续前行,没有修正,这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,连顾担自己都说不清楚。
是该庆幸墨家没有“堕落”,还是惋惜超脱了时代的墨家终究要败于时代?
只希望,禽厘胜临走之前,他所说的那一番话,能给禽厘胜一些启迪。
相反,反倒是显得离经叛道的荀轲,正在做着一件真正能够改变夏朝的大事。
教化百姓,求善求真。
这是需要去扎根一地,不停努力的一件事。
“还不错。”
最终,顾担还是点头,没有觉得哪里有修改的必要。
落册成书。
此后,这本书就会成为启蒙无数夏朝子民的必读书籍之一,从这本书上,去了解到夏朝初创,乃至创建前的一个个前辈们,是如何抛头颅撒热血,换来今日和平安稳的局面。
承平承平,承接的不仅仅是夏朝,还有先辈们的理念。
这,何尝又不是一种薪火相传呢?
时间继续向前,永不停歇的推移。
顾家小院,静谧了下来。
已经很少会有人来访,如今的荀轲忙碌的脚不沾地,小莹也有太医院和天下医馆的事情需要去做。
此前经常来访这间小院子的人,反倒是王莽那个小子。
王莽故去之后,小院似乎也脱离到了尘世之外。
一日,顾担继续去夏朝的藏经阁拿书看。
却是惊讶的发现,关于所有道藏的书籍,他皆已看完,倒背如流。
竟然连书都有看尽的一天。
仔细算一算,他扎根在这里,也已经七十五年。
七十五年啊,这当真是一段不短的时光,漫长到与他同时代的人,已经纷纷凋零。
唯有墨丘那一个宗师,理论上能够陪他更久,却也已经沉眠许久,没有醒来的迹象。
但墨丘的血肉完好,面色红润,并无宗师逝世后那样丧失身体活力,并不像是真的天人永隔,更像是沉浸在一场无法言述的安眠之中。
顾担每一次青木化生诀有所进境之后,都会跑到白莲传承之地看一看他,为他再补充一下青木液。
“墨兄啊,你要是再不起来,等你睡醒的时候,除了我怕是见不到任何一个熟悉的人了。”
轻轻拍了拍棺材板,顾担一声叹息。
山洞空旷,他的声音沿着山洞回响,层层叠叠,像是无数人在一同发声。
然而没有回答。
顾担在棺材旁坐了一夜。
时间来到夏朝五十九年。
五年间并未发生什么大事,一切乏善可陈。
承平帝也没搞过大动作,非常老实。
只不过朝廷上的官员换了一批,这倒相当常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