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节(1/2)

(下)

冯氏花了一个多时辰,才把孝服裁好,她打了好几个哈欠了,见若薇的头也跟小鸡啄米似的,闵氏连忙道:“你们做好了就先回去休息吧,明日一早再过来。”

“好,那这里就麻烦大嫂了。”冯氏道。

闵氏倒是一幅长嫂做派,还让白惠娘帮着不懂针线的王氏做孝服,又有左邻右舍上门,她还要应酬。王氏属于什么都不会,喜欢瞎指挥,正经上手就丢了跑的人。冯氏觉得自家该出的钱也出了,该出的东西也出了,在这里也是说闲话还不如养精蓄锐。

至于若薇,自己何时睡着的都不知晓。

只知道清早醒来的时候,娘依旧在“吱吱呀呀”的织布,似乎一切都不能阻挡她织布的步伐,爹倒是不见人影了。

她趿着棉鞋下小床,来到冯氏身边,回来才半个多月,她就好像很依恋娘亲了。

冯氏一看是她,就笑道:“等会儿你爹就端早点回来了,你若饿了,先吃一块开花酥垫垫肚子,娘得继续织布啊。”

“娘,您为何要这么一会儿都不歇息呢?”若薇趴在娘厚实的背上。

冯氏笑道:“你傻呀,我和你伯母婶子在一起也是做事儿,可都是白做工。但只要我织布,织的就是银钱,咱家就有底气。”

“哦。”若薇是真的懂了。

什么时候都不能抵挡娘赚钱,可她也觉得很幸福,娘似乎没有把她当成一个小孩子,无论她问什么,娘都回答的很认真,这样真好。

杜宏琛在门口迎来送往,瞅着日头,听里屋喊吃饭,今儿做的是清汤面。他先盛了两碗,径直端走了,王氏就很感慨的对别人道:“三哥真的是体贴,杜宏彬就从来没有对我这么好过。”

这边冯氏母女吃完面,把最后一点活计干完,她把布匹缠好,放进斗柜里,又上了三把锁。出去时照样上锁,窗户这次也上了两把锁。

“你把钱给四弟了吗?”冯氏问杜宏琛。

杜宏琛点头:“放心吧,已经给了。”

冯氏点头:“这样挺好,咱们说给就给了,免得人家讨。你这几日也不要太辛苦了,得了,我带着薇姐儿过去帮忙。”

“嗯,这段时日肯定会辛苦一些的。”

“没事儿,反正我有空就回来织布。咳,原本留着这一两咱们三口过年的,现在全没了。你大哥那里寿材大家凑钱买,办席他来办,收份子钱也是他收,他是不会亏本的,折本的只有咱们。若非是为了你的名声,这些人我都不愿搭理。”冯氏也无奈,但她心里有一本账。

一亩地植桑可养十数筐蚕,少亦四、五筐,最差也有两三筐。如果丝贵时,一筐蚕即等于一亩地的出息,也就是说桑田的收入是种一亩地的收入的四五倍。而杜家一共有两亩桑田,三亩麻田,这些都是平日冯氏自己种,除却织布还买生丝,全部进自己口袋。

她知道自己织布比不得人家那种真正妙手生花的,只能算中等,有什么大单子老板还能想到她的地步,且她不会创新,也没有什么灵气,织的最出色的就是绢,所以这么多年一直织绢为主。

好歹手里有了一百三十两,她的一百两是死也不能动的,丈夫也不能告诉,这是她的底气。三十两是拿到台面上的,甚至假意让二嫂看到,以为她这么多年只存了三十两。

所以,她虽然知晓老爷子把七十多亩的收入都给大哥了,但也不会闹的太狠,因为她自己也有受益,虽然比不得大房占的最多。

若薇却道娘真是有格局,这样爹也只觉得大房占尽好处。

但凡葬礼,都很忙活,杜家一共四个媳妇儿,迎来送往都得站桩。若薇还年纪太小,就和堂姐妹们在一起。杜若兰是个温柔的大姐姐,很耐心的带着大家翻花绳,有时候还从厨房偷一块炸鱼或者炸丸子分给几个妹妹吃。

“三妹妹,张嘴。”杜若兰又摸了半块糯米圆子给她。

这糯米圆子是用瘦肉做的,外面裹着糯米,这次办丧事,家里仅剩的两头猪都杀了。若薇心想难道日子不过了么?

“好吃,谢谢大姐。”若薇笑道。

杜若兰道:“客气什么,这不是应该的么?去年过年,我娘让你跟着我们去县里,三婶舍不得你,要不然咱们都在一处,城里比家里倒是好玩儿些。”

她话说的很亲热,但前世自己娘去世了,这位温柔的大姐姐都嫁去县令家了,可没看过自己一眼,倒是每年准时给继母刘氏送节礼。

再者,若薇如今了解自己娘亲的性格,就是看的太透彻了,所以不愿意承人家的小恩小惠。

“反正我要跟着我娘就好了。”若薇喃喃。

外面又来了不少客人,四婶王家的亲戚来的最多也最全,她五个兄弟都过来了,四婶有人撑腰,说话也是唾沫横飞。

又听说冯家人也过来了,冯氏赶紧把若薇牵着出去,若薇就见到了外祖一家人。外祖母冯太太今年四十六岁,她和女儿冯氏完全不同,她生的皮肤白皙,身材苗条,杏眸翘鼻,望之如三十来许人。她见着若薇就抱在手里不撒手,还塞了个大红包给她。

“我们薇姐儿生的可真好看。”冯太太夸赞。

娘很得意:“娘,您总说我不像冯家人,其实就是你把我生的喝凉水都胖的体质,可我女儿好看吧,十里八乡不是我自吹自擂,都没见过比我家薇姐儿好看的。”

若薇忍不住看了看外祖母身后的外祖父和舅舅,外祖父皮肤微黑,但身材魁梧,眼眶深邃,虽然皱纹横生,但看的出年轻的时候相貌不错,就别提舅舅了,今年十七岁的少年,生的唇红齿白,睫毛尤其长。

冯氏的确和冯家人完全不像,但即便如此,冯氏一开口侃侃而谈,行事条理分明,说话掷地有声,比冯家人看起来都强一些。外祖父外表魁梧,实际上为人还有些软弱,做事犹豫不定,舅舅虽然生的清秀,但不管在哪儿,他都是一幅大家别关注我的样子,冯太太脾气风风火火些,但说话总不顾忌别人。

但冯家人显然以娘为主心骨,他们感情也非常好,那种家人之间的亲密,是外人无法体会的。

冯家人送了花圈挽联,下半晌就回去了,听闻舅舅二月份要参加县试,不能耽搁。

闲事不提,又是头七之时,杜老爷子下葬。

下葬完,由杜老太提出分家一事,还请来了杜家一位本家族叔做见证。

若薇她们这些小孩子都被关在祠堂外面,她时刻记挂着冯氏的死,故而也想从分家中探听一些端倪,因此故意借着尿急到南边窗户下猫着听墙根。

里边杜大伯这次倒是跳出来的很快:“我是老大,奉养娘亲,也是应该的,至于妹妹尚未成出阁也没定亲,嫁妆也由我出。”

杜家族叔夸道:“这做老大的就是得吃点亏,不过,也没事儿,吃亏是福。”

此时,若薇没想到是罗氏跳出来说话了,她说的很流利,一点磕巴都没有,还非常无私慷慨,听起来都不像罗氏的为人了。

“大哥有两儿两女都未成婚,如今老太太和小姑也都跟着他,他一个人养这么多人,对他们而言也不公平。我是个妇道人家,成婚十几年没孩子,杜家厚道把田均分给我们,但我不能占这个便宜。不如这样,长房和四房都有儿子,让他们先分,也多分点。”

杜老太很是赞同:“老二媳妇,你是个明白人,我看镇上的铺子就分给老四,这几年一直是他打理,你们其他人,老大在县里当差,老二你们有药铺,老三你是考功名的人,不可能经商,你们说呢?”

大房二房都说没意见。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