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章(2/2)

“杜心苓这个人啊,性子倔强又要强,排练的时候最是一丝不苟。对她来说,如果有戏要上,不眠不休是常事。”李淑茵接着说:“有一次我去看她的响排,看到一半,发现角落里站了个怯生生的小男孩,一双眼睛和她长得一模一样。”

“是杜誉。”赵捷心头一颤。

“对。”李淑茵解释道:“杜心苓天天忙得脚不沾地,家里又没人,只能让刚下学的杜誉到单位来找她。大概是她太过严厉了,杜誉在她面前格外乖巧,有时候一连几个小时不说话也不活动,就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看她排戏。等到休息时间,杜心苓就教他唱几句。”

“62年夏天,杜誉才八岁多。”赵捷喃喃地说。

“别只顾着感慨他,后来我和你爸太忙的时候也会把你带过去,你忘了?”

“你们俩说什么呢?说了这么长时间。”赵毅拿着一张报纸从房间里走出来。

“没什么,就是想起了当年的杜心苓老师。”李淑茵摆了摆手。

“杜老师优秀得很,我记得可清楚。”赵毅扶了一下鼻梁上的老花镜:“咱们刚工作那几年,省京剧团里最火的戏就是她的《锁麟囊》。”

李淑茵点头以示认同。

赵毅思忖片刻,忽而叹了口气:“杜誉那会儿是真不容易。”

“杜誉怎么了?”赵捷猛地抬起头。

“你妈没瞧见,当时在葬礼上,已经退居二线、深居简出好几年的周荣璋老爷子竟然露面了。”赵毅仔细回想着:“他当着所有人的面,指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杜誉说,他应杜心苓的要求,要把这个孩子收为徒弟,关门弟子。”

“所以后来杜誉就跟着他生活?”赵捷想明白了一些事。

“对,直到十年后周老爷子去世,杜誉跟在他身边整整十个年头。”赵毅说:“65年杜誉第一次上台做汇报演出,所有人都被他吓了一跳。他那会儿虽然还是个少年,但一举一动已经有了十足十的周派小生神韵。”

“他底子好、开蒙早,为人机灵又刻苦,学东西特别快。大伙儿都说,周老爷子以前在上海的时候也是这样,他简直就是个‘小周荣璋’。”李淑茵适时补充。

他不是生来就这个样子,曾经他也是许多人眼中前途不可限量的后辈。倏忽之间,如今并不算好相处的成年人和赵捷想象中的少年重合了起来。

“不早了,快睡觉去吧。”赵毅看了一眼客厅里的挂钟:“明天还得上班呢。”